麦积区马跑泉公园。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渭河流域集中了全市90%以上的人口,甘肃天水市如何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
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统筹水上、岸上、流域的关系,治理非法排污、防止水土流失、修复流域生态,天水的河流沟道都实现了有人管、有人护。近年来,一幅人水和谐的生态图景正徐徐展开。
来到甘肃天水市,沿渭河岸边的步道而行,只见河道平坦开阔,青绿色的渭河水,在青山掩映之下甚是好看。
渭河,这条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在甘肃天水境内长约270公里,流域面积11696平方公里,自西向东流经武山县、甘谷县、清水县和麦积区。渭河流域集中了天水全市90%以上的人口——这条河可以说是天水的母亲河。
近年来,天水市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维护河流健康、完善水治理体系和保障水安全的有效举措,全面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依法对侵占河道、倾倒垃圾、非法排污等行为进行重点整治查处。
治河道,切实压实河长责任
藉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藉河上游,天水市秦州区关子镇高炉子村,村党支部书记甄东鹏正在巡河。作为村级河长,他每周都要到村旁的藉河河道巡查好几次。
藉河高炉子村段的水非常清澈。“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看河道有没有乱采乱挖乱占、有没有乱倒垃圾。平时村子里有专门的垃圾清运员清扫,如果有非法采砂、排污等村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立即向镇里反映。现在大家普遍都有保护环境的观念,村民很少会往河里头扔垃圾。以前可不是这样,在沿村的河段,往河道里倒垃圾的事情很常见。目前发现的零星垃圾多是矿泉水瓶子。”甄东鹏说。
除了甄东鹏这样的村级河长,村子里还有专门的公益性岗位——巡河护水员。护水员赵喜林告诉记者,他的主要职责就是巡查河道、捡拾垃圾,“这个河道在我们村子里有5公里长,可能有人倒垃圾的地段我每天会跑上两趟,主要看有没有乱倒乱挖的现象,看见零星的垃圾就赶紧捡了”。
据统计,天水市共有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河长3583名、湖长13名,将834条河流沟道、70座淤地坝、4座人工湖以及3座水库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2019年,四级河长累计开展巡河巡湖8.5万人次。
“你看我们右前方的这一片,现在已经长满了绿色植物。以前,这里的河道里不仅有采砂场,还有很多人往里面倾倒垃圾。采砂场给河道留下了坑坑洼洼,就像疮疤一样。”麦积区渭南镇毛家村渭河边,毛家村党支部书记毛世杰介绍,“2016年年底以来,为了保护河道的面貌,市里对砂厂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关停和清退不符合采砂条件的砂厂,合法砂厂按照采砂规划,依法、规范、有序、合理开采,合理利用砂石资源。通过天水市河长制落实及实施的全域无垃圾行动,河道乱倒垃圾现象得到全线治理。”
治岸上,涵养水源防水土流失
河道需要治理,岸上同样需要系统性治理。
葫芦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流经天水市秦安县和麦积区,在麦积区三阳川汇入渭河。葫芦河在秦安县境内的河段长42.5公里,流域面积402平方公里。毗邻葫芦河的秦安县鹤山区域由于地势陡峭、山大沟深、撂荒土地多,水土流失严重。下大雨时,大量泥沙进入葫芦河,给河道治理及两岸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近年来,天水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防止水土流失。
“为了让荒山变绿山,我们在鹤山区域栽植了云杉、白皮松、红叶李、侧柏等各类适宜本地生长的绿化苗木40余种。鹤山区域生态治理不仅让城市空气好了,进入葫芦河的泥沙也少了,葫芦河流域水质整体改善,对防止水土流失、控制泥石流、保护葫芦河有着重要作用。”西川镇党委书记张小军说,通过栽植树木、生态修复、沟道治理、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泥石流冲入葫芦河的情况基本消失。
现在,鹤山区域生态治理工程已经完成,葫芦河的水质在鹤山区域生态治理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数据显示,鹤山区域生态治理之后,每年减少流入葫芦河的泥沙1.43万吨。
据介绍,近年来,秦安县按照“山水田林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要求,在“三山一河”(凤山、鹤山、龙头山、葫芦河)治理工作中,推动生态林与经济林协调发展,着力走出一条符合区域实际的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天水市计划完成国土绿化50.43万亩,给区域内的荒地披上绿衣裳,林草覆盖率显著提高。“十四五”期间,天水将启动实施渭河流域百万亩林草生态修复工程,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达到山绿、水清、林茂、景美的治理目标。
治城区,建起生态主题公园
在天水市麦积区,翠湖公园成了市民闲暇时最爱去的地方。站在翠湖公园的亲水平台上,波光粼粼的渭河很是好看。
“我是土生土长的麦积人,2011年渭河治理工程启动,那一年我也正好退休。可以说我是看着翠湖公园一天天变绿变漂亮的。现在每天过来遛弯,心情好极了。”市民王大爷说。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昔日荒芜的河滩变成今朝秀美的公园,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据介绍,为了彻底改善渭河麦积城区段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天水市、麦积区两级党委和政府于2011年规划启动渭河麦积城区段综合治理(翠湖公园)项目。该项目西起藉河、渭河交汇处,东至颖川河、渭河交汇处,全长4.5公里,占地约1483亩,于2016年“五一”假期全面建成开放。如今,这里已成为麦积城区集城市防洪、生态治理、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主题公园。
翠湖公园里,3.28公里长的中隔墙南侧为宽130米的行洪区,北侧为宽178米的翠湖水面。公园建设突出了城市防洪功能,通过南北堤防加固、河道整治,渭河城区段防洪标准大幅度提高。
桥南和桥北污水收集后输送到麦积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808亩翠湖水面建成……翠湖公园的建成,让人水和谐共处、生态美丽宜居成了可能。
资料显示,为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自2018年以来,天水市累计投入资金7.04亿元,整治平复河道1760公里,关闭拆除砂场223家,整改解决各类问题1235个,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天水市坚持辖区内河流的生态综合治理,随着葫芦河生态综合治理、藉河二期和三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黄河流域渭河天水麦积城区段防洪及生态环境治理等工程的持续实施,天水市将真正实现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的生态环境。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7日 14 版)
原标题:家住绿岸旁城在碧水间